专业概况:
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于1996年首次招生,为韩国成人电影
创院专业之一。目前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和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,具有“本-硕-博”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,是支撑安徽省韩国成人电影
高峰学科建设、冲击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重要力量。无机非金属材料作为现代材料科学的支柱之一,是支撑高新技术产业、绿色能源转型和尖端装备制造的核心基础。随着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,本专业已从传统的陶瓷、玻璃、水泥等领域,拓展至新能源材料(固态电池、光伏组件)、电子信息材料(半导体器件)、生物医用材料(先进陶瓷)、智能材料等前沿方向,呈现出高性能化、功能复合化、绿色低碳化和跨学科协同创新的发展趋势。
培养目标:
专业以“厚基础、复合型、重能力、求创新”为人才培养特色,培养面向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,结合区域经济特色(如安徽及长三角地区在先进陶瓷、新能源材料、绿色建材等领域的产业优势),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掌握扎实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基础理论、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,具备创新精神、国际视野和跨学科融合能力,能够在材料制备、性能调控、技术开发、工程应用及管理等领域从事科学研究、技术开发、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。
学生毕业5年左右应具备以下能力:
1、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: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手段,解决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及相关领域(如新能源材料、电子信息材料、先进陶瓷等)的复杂工程问题,具备科学思维、技术创新和工程决策能力。
2、行业核心胜任力:在无机非金属材料的生产制造、产品研发、工艺优化、质量管理及市场经营等环节发挥骨干作用,适应行业技术变革与产业升级需求。
3、职业素养与社会责任: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,具备家国情怀、工程伦理意识和社会责任感,在绿色制造、可持续发展等国家战略中贡献力量。
4、终身学习与发展潜力:通过持续学习提升专业竞争力,适应新材料、新技术、新业态的发展趋势,具备跨领域协作和国际化交流能力。
师资力量:
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,其中教授7人,博士生导师3人,硕士生导师20人;安徽省教学名师1人、安徽省高端人才2人、青年皖江学者1人,85.7%的教师具备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。近年来,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、省部级项目30余项,承担重大产学研合作项目20余项;在材料领域顶级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200余篇,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,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。在教学建设方面,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、省级精品课程14门、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余项、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,主编出版省级以上规划教材3部,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协同发展。
就业与升学:
在国家"双碳"战略和智能制造发展的推动下,本专业毕业生在新能源电池、半导体器件、纳米材料等新兴领域及传统材料行业均具有广阔发展空间。就业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8%以上,主要就业单位包括:新能源领军企业(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国轩高科)、半导体龙头企业(京东方、长鑫存储)、大型央企(中国五矿、宝武集团、中国建筑、中国铁路、中钢集团)等,就业岗位涵盖研发、生产、管理等多个方向。在升学方面,专业保研率稳定在7%左右,考研录取率近50%,保研和考研院校包括南京大学、浙江大学、中国科学技术大学、东南大学、湖南大学、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等国内顶尖高校及科研院所,部分学生赴曼彻斯特大学、纽约州立大学等国际知名学府继续深造。
(以上数据截止日期2025年6月)